国家医保局日前发布的《中医药医保支付改革实施方案》正式确定,2025年起针灸、推拿、拔罐等58项中医特色诊疗项目 将全面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这份带着艾草香气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学正式被纳入主流医疗保障体系。
官方数据显示,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年诊疗人次已达13亿 量级,但在现行医保体系中,仅不到20%的中医诊疗项目被覆盖。以上海三级医院为例,单次针灸治疗约需180元,患者长期治疗往往面临沉重负担。新政策实施后,参保人员这些项目自付比例将压降至30%以内。
"该政策不是简单增加报销项目,而是建立中西医并重的支付体系"——国家医保局负责人在政策解读会上强调
此次改革覆盖七大类传统疗法,包含慢性病治疗的重大突破。像颈椎病推拿、腰椎间盘突出手法治疗等常见慢性病症的中医诊疗,将从完全自费转为医保可报销项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支付机制的转变,中医治疗将由按项目付费转为按病种付费,从根源上避免过度医疗问题。
政策明显向基层倾斜,患者在社区中医馆的报销比例将比三甲医院高出10-15个百分点。这个设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意图相当清晰,基层患者能省去到三甲医院的奔波之苦。从疗效和经济角度看,慢性病患者群体获益最明显,保守估计每人每年可节省2000-5000元治疗开支。
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同步启动。针对部分地区反映的中医技术人员不足问题,医保局联合多部门提出到2025年前新增5万名持证中医技师 的目标。值当古老的拔罐器与现代化的医保系统相遇,传统医学迎来了制度性保障。不过真正的考验在于执行环节——既要确保传统疗法的规范应用,又需合理控制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您认为哪些中医项目的纳入最能减轻百姓医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