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往现代化的钢铁大道
文|丁 晨
古城西安淅淅沥沥的秋雨,连绵不断,连古城墙都长满绿毛苔藓。数日里,西安城市民的心绪,也布满了烦躁、腻歪和不悦。好在天公作美,寒秋10月下旬的一天,应邀参加陕西省“交通发展成就”西延高铁采风活动,天气逐渐放晴了。向北,向北,按常规,越往北纬度越高,天气越寒冷。可天遂人愿,我们越往北,天气倒暖和了。陕北黄陵、延安的天气温和宜人。似乎美好的事物,带来好兆头、好运气,兆示着我们的西延高铁的采风活动顺畅和圆满。

运营长度299.78公里的西延高铁,目前顺利冲刺联调联试阶段,标志着西安至延安的高速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预计年底建成通车。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速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延榆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是陕西省“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也是“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为了沿线人民出行便利,途中建有高陵、富平南、铜川、铜川北、宜君、黄陵、洛川、富县北、甘泉北、延安10座车站。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总投资550多亿。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不仅关中和革命圣地延安的出行,更加便利、快捷和舒适,为陕西交通大发展,做出贡献。而且标志着延安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并成功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西延高铁途经关中平原、黄土高原,自2021年施工单位进场以来,历经近五载春秋,实力雄厚的高铁建设大军冒风寒,战高温,舍小家,为大家,数年如一日,在三秦大地的广袤画卷上,浓墨重彩,锦上添花。彰显出号称铁军的高铁建设者们的敢打硬仗与使命担当。
面对公路、铁路交叉作业多,交叉处总计700多处;全线桥隧总长271.02公里,桥隧比高达92%;黄土土质疏松、湿陷,地质勘察难度大;高墩大跨桥梁施工难、油气管线复杂;多次跨越铁路、高速公路、河流,施工难度等多重挑战,毅然筑梦前行,攻克了一个个技术壁垒。在这次西延高铁采风座谈会上,一位铁路公司的部长铿锵有力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如是说:“今天的中国高铁,可以说没有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没有拿不下的工程项目。”这霸气地回答,就是中国高铁建设者的实力,中国高铁的底气和诠释。

民众之所以关心、关注西延高铁,不光是因为西延高铁路网地位十分重要,是延安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而是如今这条高铁已蓄势待发,承载着老区和沿线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以及新时代的发展梦想,风驰电掣,呼啸而来。它缩短的不仅是时空的距离,更是拉近关中与陕北人民的心灵纽带。是奔往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自然需要有先进的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工具所匹配。
西安、延安 “双城生活”从愿景将变为现实。西延高铁开通后,串联起西安的兵马俑、大唐不夜城、大小雁塔、钟鼓楼以及铜川的照金革命旧址,到延安的宝塔山、枣园等红色著名景点。使早上吃一碗肉丸胡辣汤,中午吃延安的羊杂碎或羊肉面片;早上上钟鼓楼,下午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的“一日游双城”可成为常态。交通的便捷,将推动“假日游”升级为“周末游”,吸引更多关中和全国游客,利用周末走进陕北,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领略黄土高原的“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风情。陕北老区人也携家带口,逛省城,乘地铁 ,游都市,购新房,办商务,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感受千年古都文化气息,也成为家常便饭。随之而来的是住宿、餐饮和文创等产业的蓬勃兴起,旅游收入的持续增长,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商务往来的效率提升,将迎来质的飞跃。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高铁的速度,让远方的风景变得触手可及,让繁忙的生活变得更加高效有序。

正如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的一名村委会主任郑益创,在采风座谈会上所说:“西延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将对陕北人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能够实现‘双城生活’,方便日常探亲、通勤求学及商务往来。不断吸引人才、技术、资本向铁路沿线聚集,有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催生新商圈、新业态,为陕北乡村的经济社会振兴注入动力”。

富县发改局一位干部李秦轲说的好:“高铁使就业与民生的改善,高铁建设阶段为富县创造了工程建设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等就业机会,运营阶段则创造了文旅服务、物流运输、车站运营服务(如售票、安检、乘务等)及相关配套产业(如餐饮、零售等)的就业机会”。

我有幸走进西延高铁建设一线,虽然工程已近尾声,宏大、壮阔的施工场面,已经完结。但我看到已铺装好崭新的无砟段轨道、巍然屹立的大桥、穿越大山的隧道和拔地而起的各具特色的宽敞、明亮的高铁车站,仿佛向我们诉说和展示高铁如箭破长空,速度与激情,历史与未来,时空与梦想的交织与融合,将变为现实。特别是延安高铁站是在原站基础上,进行扩能升级改造成为唯一一座集高铁与普铁的现代化客运站。正在运营,让人耳目一新。也感受到高铁建设者们的责任与担当,智慧与创造,艰辛与伟大。自然被他们博大激情澎湃的胸怀,震撼和鼓舞。让我们赞美和讴歌这史诗般的伟大工程,宣扬和学习高铁建设者的坚守付出和奉献精神。

高铁驰骋,舒适旅程,让地球变小,让世界触手可及。高铁演绎着现代交通的魅力和发展。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速度的提升,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出行方式的改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高铁的驰骋飞奔,连接着城市的繁华与乡村宁静,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进步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享受高铁带来的便捷、舒适与快乐。现代化的交通设施和工具,更代表着国家的发展和繁荣。高铁,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是现代生活的诗篇,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是奔往中国式现代化的钢铁大道。 (2366字)
2025年10月27日

丁晨,祖籍河北省邢台市任县人, “老三届”高六六知青、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作协理事、陕西省作协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出版个人散文集《秋叶》《迟到的欣慰》《幽敻含光门》《寻找》《丝路之魂》5部,主编和参与编著的文学作品集、好新闻作品集锦和交通史志等30余部已出版发行。有部分作品获奖。其散文创作个人成就词条,编入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散文家大辞典》。